蛙泳的腿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。盡管現代蛙泳技術強調以臂為主,但腿部動作的作用不容忽視,對于初學者更是如此。蛙泳腿的技術可以分為收腿、翻腳、蹬腿、滑行4個緊密相連的動作階段。
動作一:收腿
蛙泳的收腿動作是為了把腿收至最有利于蹬水的位置,它不但不產生推進力,而且還會造成阻力,所以收腿時要考慮盡量地減小阻力。收腿是翻腳、蹬腿的準備動作,是從蹬腿后身體伸直成流線型向前滑行的姿勢開始的。收腿時,腿部肌肉略為放松,大腿自然下沉,兩膝開始彎屈并逐漸分開,小腿和腳跟在大腿后面向前運動。
收腿時,踝關節放松,腳底基本朝上,腳跟向上、向前移動,向臀部靠攏,兩腿邊收邊分開。兩小腿和兩腳在前收的過程中要落在大腿的投影截面內,以避開迎面水流,減小收腿的阻力。收腿動作應柔和,不宜太用力。在現代蛙泳技術中,有的運動員在收腿時采用快收技術,其動作特點是迅速放松大腿,快速收小腿,使腳跟靠近臀部,與臂部動作相配合,加快了動作的頻率,對提高速度有利。
動作二:翻腳
翻腳動作的目的在于使腿在蹬夾時有一個良好的對水面。在蛙泳技術中,翻腳動作很重要,翻腳的好壞直接影響當收腿使腳跟接近臀部時,大腿內旋,兩膝稍內扣,小腿向外張開,兩腳背趨屈使腳掌勾緊向外翻開,腳尖轉向兩側,使小腿和腳的內側面向后,形成良好的對水面。
翻腳實際上是收腿的結束動作和蹬腿的開始動作,通過向外翻腳可以增大對水面,為蹬水創造有利條件。翻腳不是一個獨立的動作階段,它在收腿沒有完全結束就已經開始了,正確的翻腳動作與收腿是一個連續完整動作的過程。當收腿至腳跟接近臀部時,小腿和踝關節外旋,同時大腿內旋扣膝,勾腳尖使其朝外下方,腳底朝上,腳和小腿的內側對準蹬水方向。翻腳結束時,腳步位于臀部的外側,兩腳的距離大于兩膝的距離,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較好的對水面。
動作三:蹬腿
蛙泳蹬腿時大腿帶動小腿向后蹬夾的動作。蹬腿的推進效果主要取決于蹬腿時的運動方向、對水面的大小及運動速度。蹬腿時,下肢各關節的伸展順序是保持最大對水面的決定因素。正確的順序是先伸髖關節,后伸膝關節,最后伸踝關節,直至兩腿伸直并攏。蹬夾的過程中,兩腿保持勾腳動作,只能在腿蹬直時并攏,兩腳踝關節才由原來的背屈轉為跖屈。升力和阻力都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,蹬夾動作的速度越快,產生的推進力越大。因此,蹬腿要充分發揮腿部肌肉的力量,逐漸加速。蹬夾開始時,動作應比較柔和,而最后伸直小腿和腳掌的動作要快速有力。
動作四:滑行
蹬夾結束后,由于蹬腿推進力的慣性作用,身體有一個短暫的滑行階段。此時,兩腿盡量伸直并攏,腿部肌肉和踝關節自然放松,借助蹬腿的慣性向前滑行,使身體成良好的流線型向前滑行,準備下一個腿部動作周期。滑行中,要注意保持兩腿較高的位置,若腿部下沉,將會使游進阻力增大,降低游進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