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游進的過程中,最理想的前進方式是以相對均衡的速度前進。但由于阻力的存在,游進的方式就會發生改變。運動員所表現的每一個動作的實際速度都是由啟動—加速—降速這種非勻速的位移所構成的。在3種游泳阻力中,對人體勻速游進妨礙最為顯著的是形狀阻力和波浪阻力。在水中,人的身體沒有一個固定的支撐點,而是與水有無數個可流動支點,這一特點決定了人的肢體的任何微小動作,均可招致水給予人體動作的反作用力,這些綜合在一起的反作用力的方向、大小和量的積累變化均對人體的游進構成阻礙與影響。因此,在平時就要嚴格要求技術動作中的每一個細節,在增大推進力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減小阻力。
1、減小波浪阻力的方法
在游進中減小波浪阻力,應盡量避免產生較大的波浪,身體盡量保持流線型;注意身體的平衡穩定,防止身體過分起伏;用力自然,游速均衡;手臂入水時要盡量減少拍打動作,應順勢插入水中,以免造成波浪;轉身后的滑行不要過淺,身體在水下30cm深處可有效減少波浪的形成。
2、減小形狀阻力的方法
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是不同的。投影截面越小阻力就越小,人體的流線型越好形狀阻力就越小。在游進時,減少形狀阻力的辦法有以下幾種。
(1)盡量避免身體左右搖晃。保持前進路線的直線性和流線型的身體姿勢,纖細的形狀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。從優秀運動員的技術錄像看出,他們在游進的過程中都保持著良好的流線型。在每一個滑行階段,身體保持著水平的身體姿勢和側向直線性,雙手和雙腳向中軸靠攏。整個身體呈梭狀,以最窄的寬度面對水流。
我們可以在水中做一個身體姿勢的測試:受試者蹬離池壁后分別將身體姿勢擺成3種姿態——X(雙手雙腳分開)、Y(雙手分開,雙腳并攏)、I(手腳分別并攏呈梭狀),測試這3種身體姿勢在水中所受到的阻力及身體前進的速度差。
測試結果:受到的阻力大小是阻力X>Y>I。
結論:身體以最小的面積面對水流,可以使水流被干擾的程度降到最低;漸細的末尾可以減小渦流的產生,讓水流迅速填滿。
(2)減少擋水截面。凡在水中做與身體運動方向一致的動作,應盡可能地減少擋水截面,前移速度相對減慢,這就是平常所強調的節奏。例如,蛙泳腿應減少對水面積以慢速度收腿,以腳掌對水加速蹬腿,一快一慢,形成節奏。
(3)直線游進。游進中保持穩定平衡,減小身體與水平面的角度,防止上下起伏和左右扭擺。身體起伏大會引起下身位置的下沉,因此,身體在水中占的空間越小,被攪亂的水流就會越少,阻力也會隨之減小。但是由于產生推進力的需要,運動員幾乎不可能完全保持水平姿勢。因此在選材的時候,教練員會挑選一些浮力相對好的運動員。而在游進過程中,應該盡量少地攪亂底下的水層。雖然較深的劃水可以增加推進力,但是由此帶來的阻力也是很大的。例如,在蛙泳和蝶泳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在抬頭呼吸時,引起的腿下沉而攪亂底下的水流。目前,很多蝶泳運動員已選擇采用側面呼吸技術,以此來保持身體的水平位置,減少占水體積。
3、減小摩擦阻力的方法
目前在高水平的游泳比賽中,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僅在百分之幾秒,摩擦阻力等細微環節也得到了充分考慮。許多運動員賽前采用涂抹阻力油或刮體毛的方式減少摩擦阻力;此外,選擇薄而光滑的料子做成緊身游泳衣褲和帽子,優化游泳衣的材質(如鯊魚皮泳衣)也是提高運動成績的一條途徑。